看完谷歌的最新直播,我感觉,微软被“诈骗”了。
谷歌CEO劈柴哥前脚刚发文说要推出ChatGPT竞品Bard,又有各种消息暗示2月8日晚上的发布会会有“新消息”。
不到24小时,微软就连夜上线了ChatGPT版搜索。
微软CEO纳德拉还非常重视地表示:竞争才刚开始。
然鹅,就在外界早已搬好板凳坐等“搜索引擎变天”、一众厂商也纷纷宣布跟进之际,谷歌却是千呼万唤没出来:
这个在巴黎召开的最新直播中,传说中的谷歌版ChatGPT露面了,但又没完全露面。
怎么说呢……释出的信息,就等于把劈柴哥的文字稿又给念了一遍……
甚至官方浅浅展示的Demo里,还被扒出了至少2处错误。
更多Demo示例,没有。技术讲解,没有。上线日期,更没有……
翻译一下,就是Bard内测中,将来会整合到搜索里。饼就是这么个饼,好不好吃就不多说了。
这把我和同事们的脸,打得是啪啪响……
群里“退钱”的呼声那是此起彼伏。
这不,直播还没结束,已经有网友坐不住了:敢情大家关心的信息咱一点也不多说呗?
还有网友犀利吐槽:用真正的Bard的话来说,谷歌就是在“无事生非”(莎士比亚作品)。
直播一结束,谷歌的股价就呈现出了一条醒目的下降曲线,收盘时已跌超7%,市值一夜蒸发7000亿。
还带跌了一众中概股,甚至连微软也没能幸免。
这一波啊,怕不是谷歌下的一盘大棋,既唬住了微软,又给过热的市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虽然这场发布会没有公布Bard太多细节,但网友们来都来了,自然不会空手而归。
没有内测资格,还可以反向测试,拿Bard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去问ChatGPT,就给了它俩一对一PK的机会。
ChatGPT由于训练数据停留在2021年,回答的都还是将来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预测。
Bard的消息就明显灵通一些,列举出三个新发现。末尾还贴心地附上一句“这些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对宇宙中无穷奇妙的想象”。
这是由于Bard背后的对话语言模型LaMDA——是让谷歌工程师“走火入魔”,认为它有人格的那个模型。
除了神经网络外,LaMDA还内置了一套工具箱,包括计算器、翻译器和访问搜索引擎获取外部信息的接口。
然鹅,Bard的这段回答被指出至少有2处事实性错误,成了股价大跌的导火索。
第一条,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发现“绿豌豆”星系并不是在2023年,而是2022年7月。
第三条,第一张系外行星照片不是由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拍摄,而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早在2004年就拍下。
路透社就援引分析师观点,指出谷歌作为AI领域的领军企业,在ChatGPT这项技术上却“睡着了”。
而The Verge则发文表示,谷歌仍然在把AI技术滴灌到搜索、地图和翻译中,并同样把股价下跌归因于“谷歌的失误可能把投资人吓跑了”。
虽然ChatGPT出错闹的笑话也不少,但谷歌这样错误出现在官方宣传视频上全球上百万人围观,还是尴尬了点。
咱只能说,大家还要忍受很久AI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了。
虽然总的来说谷歌开了一场尴尬的发布会,但无论如何,围绕AI的一场搜索引擎大战还是打响了。
微软必应算是赢下这一场,国内百度也有了全线产品接入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的风声,甚至最老牌的雅虎也有了动作暗示重返搜索领域。
毕竟ChatGPT诞生不到3天,就有网友发现在不少情况下,它比搜索引擎更好使。
Gmail之父当时还感叹:谷歌距离被全面颠覆可能只有一两年的时间,搜索引擎的结果页面被干掉,最赚钱的广告没有地方可放了。
搜索引擎,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王者,最大的流量入口。
后来渐渐被社交网络和信息流应用抢走了风头。
在这期间,谷歌搜索也有数次大更新,其中不乏AI技术的参与。
2012年,谷歌发布大规模知识图谱,从文本搜索进化到语义搜索,并可以直接呈现一些简单问题的答案。
2015年,机器学习算法RankBrain投入使用,可通过预测来处理之前从未有过的查询。
2019年,预训练模型BERT加入,可根据上下文理解整个句子、绕过拼写错误,上线一年后参与了几乎100%的查询。
可以看出,这些更新的重点都在提升理解用户意图的能力,对使用体验有不小提升,但都还算不上颠覆性的变化。
以ChatGPT和Bard为代表的生成式AI,更大的意义在于从“寻找问题的答案”跨越到“直接完成任务”。
正如谷歌演示中,特别强调了Bard可以回答“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
微软新版必应提供的的示例也多是“规划一次旅行”、“写一首押韵的诗”这样的开放式问题。
答案此前并不存在,搜索的瞬间由AI生成出来,也就是AIGC(AI生成内容)的含义所在了。
但一波热潮之下,也有冷静的人指出新模式的潜在问题:
归根到底内容还是人类生产的,AI只是能够从训练数据中学习、提炼、模仿。
如全球最大的编程问答社区Stack Overflow,在人们发现ChatGPT能够写代码、给代码写注释还能修复bug之后,正在经历流量的骤降。
谷歌第一次被吐槽“赶了个晚集”,是在12月底的公司会议由内部员工提出。
毕竟逼得各家竞相出手的ChatGPT,后缀GPT里的“T”——Transfomer,还是谷歌发明的。
6年前,Google在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首次提出Transformer模型,它使用自注意力机制,取代了在NLP任务中常用的RNN网络结构。
谷歌官方博客上提到这点的说法还被网友看出“挺酸的”:
网友不是没有解读出谷歌官方心里的小九九,各种调侃逗乐在互联网上蔓延。
有人拿今日的谷歌比作当年的柯达:
还有梗图画尽了谷歌宝宝心里的委屈:
Bard背后的对话模型LaMDA,两年前的谷歌I/O大会上就已亮相,去年进化到2.0。但LaMDA一直处于内测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畅快玩耍。
不过话说回来,谷歌不慌不忙,倒也不仅仅是因为“优势在我”,不想太过主动革自家搜索引擎的命。
浅浅对比一下——
哪怕是接受了两个多月的外部测试反馈和内部调试,ChatGPT仍然会不受控地口出狂言,发表一些政治偏向或种族和性别主义歧视言论。
需要强调的是,越大的公司对声誉和社会责任的顾虑越多。
去年11月,Meta具有1200亿参数语言模型Galactica,在生成内容里引用文献时,发生作者真实存在但文献虚构,以还存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情况。
事态引起舆论哗然,短短3天后,饱受争议的团队无奈宣布Demo(暂时)下架。
无论何时都需要从公司整体战略部署行动,谷歌的考虑不外如是。
这样看来,谷歌现在表现出的不紧不慢,也未必没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但大公司的谨慎小心,在这波AIGC浪潮里,多少是束缚住了科技巨头的手脚,让他们总显得慢了那么一拍。
前车之鉴,就是2022年同样爆火的AI绘画。
玩得最开的,当属Stable Diffusion背后的公司Stability AI。
虽然用户在用其进行AI绘画时得按需付费,但它开放源代码,开发者可以完全免费下载底层代码来训练自己的模型。
开放性像一柄双刃剑,让Stability AI陷入了版权、监管等诸多争议之中。
但如其创始人兼CEO相信的那样,“开源AI技术释放人类的创造力”,并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和收益。
另一边,伦理、版权多重顾虑缠身的OpenAI旗下DALL-E2、谷歌Imagen,在藏着掖着地隔岸观望后,才下场公测。
结果么,两家都跌了跟头。
2022年上半年发布模型后,它俩磨磨叽叽,在11月才先后向公众开放。话题度、使用量都明显不如前者。
也正因如此,OpenAI才痛定思痛,推出ChatGPT来抢占先机。
ChatGPT背后的GPT3.5对OpenAI来说是两年前的旧玩意。
为了不再被抢风头,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弄潮儿,仅用13天,ChatGPT就迎来诞生,并迅速火遍地球。
不仅抢先将对家逼到墙角,ChatGPT的用户反馈还能帮助收集反馈,以改进新模型。
危急存亡之秋,谷歌被逼打响搜索引擎保卫战,被迫出手Bard,行动部署里却还残留一惯瞻前顾后的影子:
只给“值得信任的测试人员”内测。
好在谷歌不是没有反将一军的能力。
首先,多年的技术积淀为底。
不仅论文发布数量最多,思维链路提示(chain-of-thought)、大模型涌现现象的研究也走在前面。
其次,一旦开放,谷歌可以利用自身保有的巨大优势:
谷歌搜索的基础用户量大,反馈迭代快。
李飞飞之徒、英伟达AI科学家Jim Fan在推特预测,Bard背后,有谷歌10亿用户的流量池。
这是谷歌手握的另一张重量级的王牌。
但没有人知道,谷歌搜索的忠实用户,会有多少转化成为Bard的拥趸。
那么现在,Bard依然半掩面,你觉得谷歌还能反将一军吗?
—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