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商业模式打通!美国正式许可低空路权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251 0 0

飞行汽车商业化,迎来一则重大进展: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近日向飞行汽车公司Joby Aviation颁发135部航空承运人证书。

这意味着,出租车服务从地上飞向城市上空,第一次正式得到许可。

也意味着飞行汽车设想的商业模式和低空路权,首次得到了明确。

风气已开,全球性爆发还远吗?

准确来说,还处在试运行阶段。

最近,飞行汽车公司Joby Aviation官方宣布,经过5个阶段的认证程序之后,已经在最近取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135部航空承运人证书,成为首个获准进行空中出租车服务的飞行汽车企业。

Joby Aviation的空中出租车车队,在拿到“尚方宝剑”之后,就可以在美国的城市上空和社区之间载客运营。

但根据监管要求,Joby Aviation的空中出租车载客,初期将使用常规的垂直起降飞行器(也就是我们说的直升机)。

这一阶段试运行的目的,就是在飞行汽车量产之前,对空中出租车商业化运营的系统和程序进行验证模拟。

而Joby Aviation真正的飞行汽车CIRRUS-SR22,要等到2024年才能量产,届时才能正式开启飞行汽车商业化服务。

但在此之前,Joby Aviation还有2个门槛需要解决:型号认证生产认证

也就是说,Joby Aviation生产的飞行汽车必须符合FFA规定的设计和安全标准,同时拿到制造飞行器的准入文件之后,才能正式开展商业化运营。

整个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航空公司准入程序的精简版。

虽然初期的载客工具还是直升机,但Joby Aviation获得FFA航空承运人认证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飞行汽车的商业化玩法,自此之后得到官方许可,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

这对于整个行业的价值,不亚于RoboTaxi合法上路收费。

而作为首个达成该成就的玩家,Joby Aviation,也需要了解一下。

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飞行汽车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截止到目前,Joby Aviation的团队超过1000人,在圣克鲁斯、圣卡洛斯、华盛顿和德国慕尼黑均设有办事处。

Joby Aviation的创始人乔本•贝维特(JoeBen Bevirt),曾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学习工程学,个人拥有超过40项专利。

据贝维特本人的说法,制造飞行汽车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而这个梦想,在创办Joby Aviation之后开始落地。

在经过近10年1000多次试飞之后,Joby Aviation推出承载其梦想的原型机CIRRUS-SR22

根据官方披露,CIRRUS-SR22是一款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使用纯电动力,最大续航可以达到150英里(240公里左右)。

整个飞行器拥有6个螺旋桨,采用前中后各2个螺旋桨的布局,可以搭载驾驶员在内的5名乘员。

这款飞行器,一经面世就被各大投资人注意,其中尤甚者,非丰田莫属。

公开消息显示,Joby Aviation在上市之前,累计进行了3轮融资,丰田作为最大的投资方,参与其中2轮融资:

  • 2016年12月,进行3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
  • 2019年1月,Joby Aviation又获得英特尔和丰田的1亿美元B轮融资。
  • 2020年1月,Joby Aviation筹集了5.9亿美元的C轮融资,领投方丰田在这轮融资中出资3.94亿美元。

至此,Joby Aviation已经累计获得7.2亿美元融资,其中来自丰田的资金就超过4亿美元。

去年2月份,Joby Aviation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以反向并购的方式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JOBY”和“JOBY WS”,募资超过10亿美元。

Joby Aviation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0.62美元,市值45亿美元,但截止到上周五收盘,Joby Aviation股价报6.01美元/股,市值已跌至36.45亿美元。

业务层面,早在2020年,Joby Aviation就已经取得FFA的适航性批准,并在去年8月,参与NASA的飞行汽车测试,对其产品进行运行和安全方面的验证。

目前的最新落地进展,Joby Aviation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在今年2月份,与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ANA Holdings Inc进行合作,在大阪到关西机场的路线上提供载客服务。

丰田则以地面运输的角色,参与到此次合作项目中。

至于大范围的商业化运营,Joby Aviation在招股书中给出的时间表是2024年,届时CIRRUS-SR22将正式量产并投入使用。

目光转向国内,整个行业局面,概括起来就是玩家众多,但商业化进展缓慢

国内的飞行汽车玩家,耳熟能详的除了造车新势力小鹏,还有已经在美股上市的亿航智能、清华大学支持孵化的玮航科技,以及吉利汽车旗下子公司太力飞车等等。

其中进度最快的是亿航智能,除了试飞秀肌肉,还签下了商业订单。今年年初日本空中交通数字平台公司 AirX与亿航智能签订50架飞行汽车EH216订单。

而吉利的大力飞车,则在去年1月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适航许可。

但是在商业化运营层面上,国内玩家普遍进展比较慢,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准入的门槛,也就是飞行汽车在国内的适航性要求没有明确。

在全球范围内,对飞行汽车适航性方面的探索,目前主要还是以欧美以及日韩两国为主。

最具代表性如美国,早在2020年,就对eVTOL(飞行汽车)类飞行器的适航性进行规定,扫除了飞行汽车上天的基本障碍。

同年,韩国国土基础设施交通部发布城市空中交通规划方案,预计在2025年开启飞行汽车商业化运营。

日本则发布《增长战略跟进计划》,将飞行汽车商业化运营开启元年定在2023年,同时着手制定飞行汽车操作安全标准以及驾驶员技能认证体系。

而欧洲小国斯洛伐克也在今年年初,向初创公司克莱因视觉发放了全球首张针对飞行汽车的适航证。

相比之下,国内在相关领域的探索,同样开始于2020年,但直到2年后,才走出“破冰”的一步。

今年2月份,中国民航局在经过近一年的评审之后,针对亿航智能飞行汽车,发布了《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对飞行汽车的性能、结构、设计以及空管等方面做出规定。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专用条件》只是针对某一单个的企业和单个产品做出规定,面向全赛道的行业标准和准入法规,则需要长时间的验证和健全。与之配套的,还有新的交通法规和城市管理挑战等社会层面的议题。

不过,万事开头难,这最难走的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飞行汽车合法上天还会远吗?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