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东风一下子放出这么多猛料。
为加速向新能源转型,东风汽车推出了新的架构,以及两大全新动力品牌。
其中“量子”架构为智能电动模块化架构,纯电、增程、插混都可以兼容。
新能源动力品牌“马赫E”,更是在三电系统方面给足了用户惊喜。
氢动力新品牌名叫“氢舟”,在燃料电池系统和核心部件电堆方面,都有了阶段性新进展。
以上所有,统统为了实现目标:
到2024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
到2025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与合资品牌的销量比例达到1:1,各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70%。
东风转型,似乎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大势。
新架构和两大动力品牌
首先来看智能电动模块化架构——量子架构。
在此之前,东风已经打造了猛士电动越野架构、多能源低碳节能模块化架构。
根据介绍,量子架构搭载了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覆盖车端、云端、生态端,能够软硬解耦、快速迭代。
据说采用了机电一体化架构,具有高拓展性,可实现硬件层、软件层、服务层、生态层“四位一体”。
量子架构能够兼容多种动力,包括纯电、增程、插电混动,支持前驱、后驱、四驱模式,尺寸方面同时支持小型、中型、大型汽车,车型同时支持轿车、SUV、MPV等多种款式。
能够实现超过1200公里续航,满足800V超快充,5分钟可以补能300公里,百公里仅消耗11度电,如在换电模式下90秒即可完成。
为了安全起见,量子架构配置了一套电池“消防系统”,即通过BMS算法可实现毫秒级主动断电,并搭载主动喷淋系统,1分钟内电芯温度降低80℃,能做到极端情况“不起火、不爆炸”。
在这套架构上,还搭载东风全栈自研的高集成热管理系统,可选配CO2热泵系统,能够保障在-30度下低温续航能力提升30%。
与此同时,东风表示能够与客户共建“开发者平台”,支持随心定义用车场景,可支持L3+级自动驾驶,构建“车路云网”一体化服务生态。
根据官方介绍,东风量子架构现已完成全系列产品布局,未来将打造16款车型,达成100万台年产销规模。
除此之外,东风这次新发布了两大品牌:新能源动力品牌“马赫E”和氢动力品牌“氢舟”。
马赫E主要由电驱、电池、补能三大产品平台组成,这里的E指的是电动、高效、节能和环保。
具体来看,马赫电驱采用了碳纤维包覆转子技术的电机,转速可达30000转/分。如果与自主开发的SiC控制器进行匹配,系统最高效率可达94.5%。
马赫电驱全系采用扁线电机,功率覆盖70-400kW,电压涵盖300-800V,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品矩阵,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搭载需求。
而关于马赫电池,据说是采用了高效成组技术,成组效率超过80%,系统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搭载整车CLTC续航里程超过1200公里,可以做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
为了证明其安全性能,官方称马赫电池可通过20mm针刺试验,而且有能力让电芯温度在1分钟以内降低80℃。
除了常规的补能方式,东风马赫E品牌还布局了换电领域,他们研发的T型旋转换电机构、柔性定位结构与长寿命液冷换电接口,让换电仅需90秒,且可以实现10000次以上寿命。
东风目前已经量产的补能技术包括交流充电、直流充电、超快充技术,目前正在预研的包括无线充电、自动充电、V2G、太阳能充电等技术。
在氢动力方面,新发布的品牌名叫“氢舟”,这是一套全栈式的氢能解决方案。
总体来说,东风氢舟布局了70kW、150kW和350kW三大氢动力平台产品,功率可覆盖20kW-350kW。其中,350kW为大功率平台,可满足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车型的需求。
在“氢舟”品牌下,包含两个子品牌,一个是燃料电池系统“氢元”,另一个是燃料电池电堆“氢芯”。
其中燃料电池系统“氢元”,主要由供氢、供气、水热管理等系统构成。
东风表示,其燃料电池系统采用了高集成化开发模式,发明了电堆与高压器件驳接、高效能量回收,余热利用、高动态响应技术,形成了气、水、热、电协同控制体系,系统效率63%。
与此同时,他们发明了氢循环、排氢浓度多目标策略,让氢气利用率高达98%。
而燃料电池电堆“氢芯”,由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等电堆核心部件构成。
他们的燃料电池电堆,据说历经了全场景极限工况与耐久验证,能够做到零下40度快速冷启动30秒,海拔4000米的环境也能经受得住。
截至目前,东风在氢能方面已经实现了以下突破:第一,成功开发了国内首款80kW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第二,完成了国内首次70MPa带载碰撞试验;
第三,获得2022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被颁发了中国品牌首张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牌照;第五,截至2022年底,东风在氢能领域发明专利累计298项。
另外,东风自研的80kW燃料电池系统,也成功搭载在轻型商用车上,目前东风氢燃料商用车销量已超过3000台,据说是行业第一。
结合东风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和氢能源的布局,他们目前在电机、电控、电池领域已经做到自主掌控——现已在武汉形成了年产47万套电驱动总成、30万套电控、30万套IGBT模块、10万套电池Pack、1000套燃料电池的生产能力。
未来三年,东风还将建成90万套电驱动总成、100万套电控、100万套IGBT模块、1万套燃料电池的生产能力。
还达成了三大战略合作
这次发布会上,东风还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达成了新的合作。
第一个合作项目是与湖北移动和中移智行签约,主要就5G技术车联网行业应用、信息安全、智慧园区、自动化办公等领域展开技术合作。
他们将联合探索建立超级智算中心,加强大数据应用研究,组建基于5G、面向6G的联合创新中心,探索量子通信等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
东风达成的第二个合作项目是,与合肥工业大学关于汽车产品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进行技术合作。
双方将联合成立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在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实车应用合作。
东风第三个合作项目是与中兴通讯展开,主要是关于A1000基础平台操作系统内核开发项目的技术合作。
双方将联手打造东风自主车用操作系统平台,合作开发4G、5G通讯芯片、计算芯片、智能座舱芯片等。
回顾过去,距离2021年东风发布“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创新“跃迁行动”,已经整整过去2年时间。
当时给出的愿景是希望从“汽车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驾驶、动力总成等领域谋求发展。
这次公布的新的阶段性进展,也恰恰集中在这几方面。
值得补充的是,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最新进展是,东风开展了5G Robotaxi示范运营,在武汉智能网联示范区累计运行里程已经超过200万公里。
而且,东风还联合中远海运、中国移动先后为厦门港、武汉阳逻港,打造了5G无人集卡“无限星”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此外,东风首批20台L4级无人驾驶巴士,也在河北雄安新区进行了示范运营。
所以这么看来,你觉得东风离成为一家科技企业更近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