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国公司把城市变成了AI版《清明上河图》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310 0 0

900年前,一幅《清明上河图》惊艳于世。

在那个还没有飞机的年代,张择端先生仿佛跃身于汴京城之上,将城外的乡间村舍、城内的茶坊酒肆,描摹地淋漓尽致。

900年后的今天,有这么一家公司,便利用AI的画笔,为众多城市绘制了新版《清明上河图》。

它,就是海康威视

而在这幅的画卷中,海康威视所提供的服务城市的智能物联、感知网络等技术就是那支“画笔”。以独特视角守护城市,感知城市。

这就是在近日由杭州市政府主办的《智涌钱塘·2021 AI Cloud生态大会》中,海康威视所呈现的AI蓝图。

此次大会以“共筑智慧城市 赋能数字企业”为主题,还汇聚5000余名行业专家、生态伙伴、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数字企业两大领域的落地应用。

具体而言,海康威视在此次大会中都发布了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改变?让我们一探究竟。

提到海康威视,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硬件强”。

而纵观整场大会,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就是“在变软”

怎么说?

海康威视此次发布的重点之一,就是数智底座

整体来看,数智底座提供了3个平台能力

  • 感知平台 (感知融合赋能平台):支持多维感知、智能感知和集约感知。尤其是集约感知,就是要实现城市中各行各业感知资源的统筹利用。
  • 数据平台 (物信融合数据平台):为城市感知数据与政务数据的汇聚、治理、挖掘和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 应用平台 (智能应用开放平台):面向边缘节点应用、边缘域应用、云中心应用、互联网运营应用分别提供了智能应用开放平台。

那么“数智底座”的在实际中的开放能力到底几何?现场也给出了答案:

  • 5分钟可以配置一个VR应用,2小时可以配置一个AR实景应用、训练一个新的智能检测算法,“零编码”构建一个数据看板。
  • 3天定制一个物联应用,2周完成5000个普通物理设备的50种算法绑定,1个月开发一个数据应用,3个月打造一个业务系统。

例如在现场,便演示了建一个数据看板,海康威视的员工,耗时仅1个小时52分钟建立社区数据看板的过程。

发布的重点之二,是上线了AI开放平台2.0

这是基于海康威视此前的平台,在全面感知、自主进化、认知计算三大能力上的升级。

据了解,通过AI开放平台提供的技术能力,各行业用户2020年共训练算法模型数量超过1万5千个,应用行业超过100个。

……

不难看出,“平台”二字成为了这次大会发布重点的一个主旋律,而“变软”是海康威视在改变的方向。

对此,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毕会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今年恰逢20周年

回顾这20载,又该如何评价海康威视?

这是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在大会中给出的答案。

  • 20年来,海康威视以“感知+智能”为根,“数据+智能”为本,培育成一棵业务之树
  • 20年来,海康威视以“销服网络为根,产研体系为本”,培育成一棵团队之树
  • 20年来,海康威视以“文化认同为根,以运营管理为本”,培育成一棵管理之树
  • 20年来,海康威视以“供应链为根,渠道合作为本”,培育成一棵生态之树
  • 20年来,海康威视以技术产品为根,赋能客户为本,征途中不忘初心,壮大一棵实体经济之树

了解海康威视的人都知道,它的起步最初从研发生产视频压缩板卡开始,而后在感知端、中心端的设备,使其“名声大振”。

而从此次发布重点的“变软”,到胡扬忠的“一棵树”中,不难看出海康威视是要在本有的“硬”基础之上,叠加上“软”能力,最后要面向的是一个生态

而要构建这样的生态,除了“软”+“硬”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业务的不断拓展。

据胡扬忠介绍,目前海康威视所服务的行业数量,已经超过70个

这一点,从此次大会的议程中也有所展现,汇聚了来自医疗、农业、教育、文旅、建筑、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客户。

除了上述的传统行业,在较为新兴、前沿的领域中,海康威视也是有所涉及,例如智能机器人等。

最后,海康威视的下一步规划又是怎样?

对此,胡扬忠表示:

在此次大会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厉敏、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柯吉欣,共同为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

据悉,这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创建的8个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一。

根据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建设目标,到2023年,杭州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总体达到全国领先、国际先进。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柯吉欣在致辞中表示: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