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清华不再「唯论文数」!校长邱勇: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编辑和审稿人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325 0 0

学生毕业、教师评价,不再强调论文数量!

这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教职工大会上宣布的重磅消息。

邱勇表示,2020年,没有一个清华学生因发表SCI论文数量不够,而无法申请学位。

但,这并非放松毕业要求

相反,对数量要求下降,就意味着对论文质量要求的提升。

邱勇认为,这是高校改革的目的所在:

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编辑和审稿人。

此前高校论文要求如何?

研究生和高校教师,苦论文数量久矣。

直到2019年以前,清华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论文要求都是:

就读理/化/生/力/材料方向的研究生,必须至少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数学/高能物理至少发表1篇;工学/医学至少在SCI/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

而建筑、哲学、经济、法学等学科还有更高的要求:以第一作者发表2~4篇论文,至少1~2篇在重要期刊上。

至于硕士生,则要求至少撰写1篇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

事实上,这还只是学校的整体要求,实际情况会根据各学院的情况,再进一步调整

例如,清华大学的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要求,是发表2篇SCI+2篇国内核心期刊/3篇SCI/1篇影响因子≥4.0的文章……

不止清华大学,国内多数高校的研究生毕业要求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条件。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同样要求博士以一作或二作的身份,在核心期刊或SCI上发表1篇论文,方可达到毕业基本条件。

当然,如果有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经历,也能符合毕业条件。但能达到这一条件的人数,并不多。

博士生以外,硕士研究生也有类似的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就有1篇SCI/EI一作的硬性要求。

此外,就连老师职称评定,也一直要求论文数量。

例如东南大学研究员的评定要求,理工医科需要5篇以上的SCI/EI,或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5/单篇大于10。

而文科和管理学科,更是需要SSCI/A&HCI/CSSCI达到10篇以上,或是6篇+省级二等奖以上的奖项。

那么,国外高校是否会好一点?

从许多留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国外高校本身不对论文数量做硬性规定,但博士生的毕业条件,却更加不稳定——几乎完全取决于高校导师、或专业的特定要求。

部分导师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帮忙完成科研任务,一篇论文不发,都能毕业。

然而,也有导师要求近乎严苛:每年至少一篇顶刊论文,才能毕业。

不过,现在国内高校也已经开始进行改变了。

清华逐年改进相关政策

率先改进政策的,同样是清华。

2019年,清华大学官方就发布了一份名为《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的文件,其中的学位申请条件改成了这样:

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

相比于对学术论文数量的硬性要求,新规定不再将论文发表数量作为申请条件的限制。

在这之后,清华大学进一步对学位申请条件做出了调整。

2020年6月18日,清华先是对研究生完成“学术创新成果”的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

在这期间,清华大学重点审议、并通过了25个分会提交的29份各学科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的文件。

紧接着在6月23日,清华又对41个院系教师聘任标准的学术要求进行了完善。

调整后的直接结果便是:2020年,清华大学无一人,因为SCI论文数量不够,导致无法申请学位。

此前,在2018年,因SCI论文数量不够而被拒绝学位申请的人数,达到163人;2019年,这个人数更是上升到了171人。

但相对地,在学位论文的质量评定上,清华的要求也更为严苛了。

2018、2019年,分别有78、81人未能获得研究生学位;而在2020年,这一数量上升到了156人

邱勇认为,这些改革的目的,在于以质量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优良的学术文化。

也有相关先例

事实上,国内也有过未发论文而毕业的先例。

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孙斌勇,就是其中一位。

2004年,他在博士毕业之际,一篇论文也未曾发表,直到毕业后的2007年,才发表第一篇论文。

而当时他问导师“毕业需要论文吗”的时候,导师是这样回答的:

不需要。

至于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一篇高质量的数学论文,发表周期往往会相当长,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毕业要求的降低。

比起对论文的要求,孙斌勇的导师对于其毕业的要求,放眼到了三个极具挑战的问题

按照导师的说法就是:

只要做出其中一个,就可以毕业。

换言之,是考验学生的能力,然后决定是否可以毕业。

后来,孙斌勇回忆自己的学业,他认为一直非常顺利,并表示:

攻读博士期间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面临很多未解的问题,吸引自己不断进行钻研探索。

或许正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搞研究方式(而非形式主义),让后来的孙斌勇在数学这条路上勇往直前。

2005年,孙斌勇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一直致力于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7年,孙斌勇又以自己博士论文里的结果为基础,证明了上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

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现如今,他还是中科院最年轻院士

而对于“学习”这件事,孙斌勇也自己的见解:

我觉得学习,特别是学数学,主要还是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踏实地做下去,一个事情做十年总比人家做几天的厉害。

要有不急不躁的态度,非得把问题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实往下走。

那么对于“毕业是否需要论文”这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链接:

[1]https://m.weibo.cn/status/K3IZRgwyj?type=comment&jumpfrom=weibocom
[2]http://www.stat.tsinghua.edu.cn/wp-content/uploads/2016/08/%E6%B8%85%E5%8D%8E%E5%A4%A7%E5%AD%A6%E7%A0%94%E7%A9%B6%E7%94%9F%E5%9C%A8%E5%AD%A6%E6%9C%9F%E9%97%B4%E5%8F%91%E8%A1%A8%E8%AE%BA%E6%96%87%E5%9F%BA%E6%9C%AC%E8%A6%81%E6%B1%82.pdf
[3]http://life.tsinghua.edu.cn/rcpy/yjsjy/pyfa.htm
[4]http://gs.xjtu.edu.cn/info/1223/6037.htm
[5]https://tyx.seu.edu.cn/93/80/c2192a103296/page.psp
[6]https://www.shsmu.edu.cn/xxgk/info/1046/1446.htm
[7]https://mp.weixin.qq.com/s/E9KMWjwyHv6M4kq4M0AV-Q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