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陆奇看好的项目都好奇葩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345 0 0

这年头,居然有人把L4级自动驾驶用在了椅子上。

还有人设计出了“自己复制自己”的机器人!

好家伙,是什么人脑洞这么大?

他们,就是被陆奇最新看好的创业者。

在近3500家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他们脱颖而出。

从帮农民收土豆到给卫星造动力系统,这些项目覆盖了先进制造、人工智能、航天、医疗、芯片等23个领域,并且全部为技术驱动型企业。

这其中不乏清华姚班出身的创业团队、从芬兰远道而来的AI+公司,有称“中国90%程序员都认识他”的技术大佬、还有蓄力十年打造开源平台的林元庆夫妇………

如此阵容,以至于在路演日现场,连会场二楼都挤满了投资人。

我们挑选了一些代表性公司,总结了五大类,分享给大家。

首先,当然要属一些很垂直的公司,他们拿着核心技术,直接往一个行业里深耕。

最近备受关注的智能电动车领域,就是这次路演的一个新亮点

先来说道说道,前面自动驾驶椅子——Infermove 推行科技,给懒人带来了福音。

他们把L4级自动驾驶技术运用在了这把电动代步椅上,让你不仅可以解放双腿,还能不用看路,想怎么低头玩手机就怎么玩。

CEO卢鹰翔,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硕士以及美国哈佛大学人口经济学硕士。本科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医学与经济学双学位学士。

推行科技将以景区、公园、游乐场等作为切入点,让你在走累了时,能够立刻找到一个舒服的共享代步工具。

目前,他们已经在北京海淀公园、常州西太湖公园完成实地测试。

对智能汽车而言,检测是研发、生产、售后中都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清华苏州汽车研究院重点孵化的清研精准,致力于打造这个全智能电动汽车生命周期检测平台。

他们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动车生产设备、高端实验仪器、自动检测设备的研发创新等方面展开攻关,能整车企业、零部件厂商、研发机构及终端用户提供整体服务。

目前清研精准已经和20+车企合作,2021年收入已经达到8000万。

Second State则建立了一个有强网络效应的汽车软件平台,能够让汽车上的软件“不打架”,在听音乐的同时还能自动驾驶。

还有人把目光转向了大健康领域,比如原位芯片

他们凭借自有芯片设计和工艺流片能力,推出了可以用于ICU的MEMS尿液流量计。

与传统精密尿袋相比,这种尿液流量计可以持续性监控,积累动态数据,将误差降低在5%以内,并且便于医务人员观测记录。

此外,他们还研发了MEMS胰岛素泵,解决了传统胰岛素电机泵不便携、价格昂贵的问题。

而专注于骨科数字化诊疗系统的博志生物,则打造了骨科数字化诊疗系统。

他们在骨质量检测系统、微创手术导航设备、骨植入物耗材等方面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

目前和香港玛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国内4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合作。

此外,还有像混凝土、种土豆……

从芬兰远道而来的Caidio,他们致力于用AI技术,检测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品质问题。就像这样。

以及种土豆的本华科技,大疆出身,致力于提供全流程的数字农机装备和农业数据服务。

今年的项目还非常硬核,单从上天这事儿来说,用可九天揽月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EXA TECH就是一家将数据中心级别的存储阵列系统应用于卫星的民营航天企业。

他们设计的新一代星载存储系统(AS3),可覆盖从微小、微纳卫星(立方星),一直到几十吨重的超大卫星全系列卫星平台。

我国首颗搭载着存储阵列系统的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宽幅01星”,就采用了他们的星载存储系统。

其装机容量达40Tbit,可实现22.4Gbps的高速数据存储,能够配合卫星1.8Gbps的星地数据传输速度,很好完成实时拍摄、实时传输的任务。

除了太空信息存储,太空动力装备也是大航天时代备受关注的领域。

“纳飞卫星”便打出了要推动太空动力装备进入摩尔时代的口号。

他们一改传统氙气电推体制,采用固态碘为工质。在同等总冲(变轨能力)下,将电推系统体积降低到氙气电推的三分之一,重量降低到其二分之一。

并且相较于氙气,碘的存储量更大、开采更容易,是未来构建更大规模空间飞行器的最优动力选择。

目前,他们已经推出了第二代碘电推产品,体积更小,仅为第一代产品的三分之一。

除了上天,还有接地气的。

现在,机器人造东西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我造我自己”的机器人,你见过吗?

幂方科技就打造了这样的一款自复制机器人——诺伊曼1型/2型机械臂。

它们不仅可以自己造自己,而且速度非常快,3天就能复制一代。

这可以为产业提供指数级增长的生产力,一个月产能翻1024倍、两个月产能翻100万倍。

并且它们的使用场景非常多,可以在多种加工领域灵活转换,如高分子材料、医药中间体、电池材料、石油化工等。

今年,这些机器人已经在光伏电站商业化落地,比传统人工安装光伏电站成本降低了90%以上。

除了要有强大的生产力,在车间工厂里,合理的管理模式也非常重要。

掌上车间就独创了基于任务执行关键节点反馈的订单追踪方式,用手机就能管理工厂。

这大幅降低了工厂数字化门槛,让普通工人也能轻松操作系统,帮助百万小微工厂实现数字化管理。

高校团队,是这次路演现场的一道风景。

比如,清华大学的两个团队——

将芯片植入动物脑内的芯联心,等风来的知能科技

芯联心,顾名思义,就是用自研的植入式芯片,搭建生命体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由点及面实现生理指标数据化。

嗯,就有点马斯克的活猪实验那味了~

目前,他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畜牧业、宠物业,帮助实现精准养殖、健康检测等目标,以芯片、数据服务实现营收。

整个技术团队基本上都来自清华大学电子系和华为。创始人兼CEO马骏,曾以青海省高考第二名成绩考入清华。

还有姚班出身的知能科技,致力于打造最懂风的风能生态。

他们利用遥感卫星、地面气象站、激光测风雷达及风机运行状态等多维度数据的融合感知,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打造智慧风场运维系统。

去年12月成立,今年5月就跟一家风电设备商达成合作意向。

除了清华,还有像华中科大一群同门师兄弟创办的肯维捷斯

他们将微型显微镜与生物芯片结合,打造一台家用检测终端。比如,一滴血就可以检测血细胞和生化指标监测,然后在终端上线上看病。

核心技术就是微型显微镜,厘米尺度的显微器件,性能可达亚微米级专业水平。

目前,他们以手机显微镜TIPSCOPE的产品形态已经在大批量出货。最新OPPO Find X3就是使用的他们的技术。

此外,还有一家专注于金属、陶瓷间接3D打印装备及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升华三维

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粉末冶金黄埔军校——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创始人兼CEO吴敏,是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材料学硕士,曾国内首创“3D打印+粉末冶金”相结合的间接3D打印技术路线。

在这当中,还有一些不乏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的项目。

比如生命科学相关的Bio-protocol平台。

一言以蔽之,GitHub for Life Science。

他们搭建全球最权威、最大的生物实验方法社区平台,帮助科研人员找方法、问专家,提升研发效率。

目前他们已经与Science系列期刊在内的8家权威期刊合作。论文作者会被邀请在Bio-protocol平台上同步发表相关的实验方案,并会提供链接,引导读者访问Bio-protocol网站查看相关实验方案。

十年前,还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何芳连博士萌生了这一想法。

随后与其丈夫、原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现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共同创办了这一平台。

还有像做服务一亿知识分子的知识开源平台——投光社区,用GitHub式的持续群创和版本控制,来实现文章生产与专业交流。

他们将支持文章与算法开源,并配合生产工具——投光编辑器,来填补中国预印本平台的空缺。

也有正朝着时代风口,比如云平台

前阿里云资、天猫聚石塔电商云平台资深架构师陈皓,带来了MegaEase云原生平台。

这是一个自由、开源、低成本、高可用的云原生平台,能够降低最高达50%的云成本。

有着20年码龄的他还调侃说:国内90%的程序员应该都知道他。

大禹智芯,则聚焦云计算第三引擎——DPU(数据处理单元),提供自主研发的从芯片到整体系统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碳中和

有着世界首个将碳捕捉变为经济正向的技术的碳能科技,还有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碳中和解决方案的碳中宝

再比如数据开源。

TensorBase,做开源的大数据基础设施,打造开源实时大数据仓库。

……

总的来说,此次路演的主题分布很广,包含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硬件、医疗、芯片、ESG、生物技术、航天、开源、农业等23个主题领域。

所有的公司,全都是以技术驱动。

较上年来看,创始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有了很高的提升,占到了88%,平均年龄达到了35岁。

正如陆奇所说,他们所代表的,是每一个未来有巨大潜能的赛道,都是长期有巨大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业项目。

有对以上项目感兴趣,想了解更多项目的小伙伴们,可以通过下方传送门了解奇绩创坛更多细节~

传送门:
https://mp.weixin.qq.com/s/7vcToVp5Nd6rCu2LDs4hDQ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