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美团,点个外卖,平均30分钟内,稳稳送达,饭菜都还冒着热气……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场景,外卖就应该如此方便。
可对于美团的工程师和骑手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事儿。
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算过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如果一个骑手送 5 个订单(5 个不同的商家和用户),配送的路线组合有11余万种。
而现在,美团平台上高峰期外卖日订单量达到3000万单,累积399万骑手,同时还要保证30分钟送达。
怎么才能找到最优解,把效率最大化?
这是美团AI所做的“技术助力生活”系列工作中的一项,399万骑手调度背后,有1万多名工程师,在持续为之努力。
“为了做这个优化,不仅要做工程师,还要去做骑手定期体验送餐,定期体验在餐馆里怎么跟骑手交互,从中发现可以优化的点”,夏华夏说。
这样,才有了我们30分钟拿到外卖的便利,也让每天在路上奔驰的几百万外卖小哥也都尝到了AI的甜头。
夏华夏给出数据:
2015年,每个骑手8小时的工作,每天只能送 17、18 单。现在,骑手每天可以送30多单,无形当中,他们的收入也就提升了。
不过,美团的AI覆盖之处,远不止外卖配送,其重兵投入研发的AI技术,也正“蔓延”到整个美团生态中。
美团,用AI构建生活服务生态图景
你或许没有发现,我们每天都在用的美团系应用的各个环节,都充斥着AI落地的身影。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美团在去年开始对外发布美团语音能力,其结合“智能交互”技术打造的服务引擎,已经成为美团AI应用中最广泛的产品之一。
从技术角度来看,通过语音智能交互获取信息已发展多年,比如智能音箱,就是一个重要的落地场景。
美团虽然正式入局较晚,但从语音连接服务的角度看,能像美团这样,覆盖生活服务全场景,从提出需求到获取服务,形成全流程闭环的企业,几乎没有。
背后的优势,正是美团生态中,丰富的场景以及大量真实的数据。
因此, 美团AI所具备的能力,并不仅仅只是 “动嘴”与“动手”的区别,还可以通过更长的服务链条,让人工智能的交互更符合用户本身的习惯。
甚至不懂互联网的老人、孩子等群体,也能像与人类交流一样,在美团上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服务。
比如说,他们可以用语音操作,无障碍地完成点外卖的全部流程。
接下来,AI的力量会再次展现。
在需求送达美团的“超脑系统”之后,这个全球最大规模、高复杂度的多人多点实时智能配送调度系统,将会进行毫秒级的快速计算,来进行运力的规划。
它要考虑的,不仅仅只有订单信息,比如期望何时送达等等,还会结合当时的天气状况、交通路况,以及商家出餐速度等等因素,进行自动化分单,匹配最合适的外卖小哥。
然后,它还会给外卖小哥提供最优的配送路线,让他能够“跑得路程短”,又确保外卖送到的时间,平均基本上不超过30分钟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那么快拿到外卖、骑手送单能力大提升的“秘密”所在。
而美团的AI之旅,才刚开始没多久。
用不了多久时间,美团的骑手将外卖送到大家手上的时间可能会更短。
2016年10月,美团成立了W项目组,开始研发特定场景下无人配送,准备将无人机、高/低速无人车、特种机器人等各种产品,纳入配送队伍中来,与骑手完成协同,提高配送效率。
目前,美团的无人配送系统,已经在北京、雄安新区等多地落地测试运营,初步验证了规模化运营的可行性。
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美团无人配送车团队经过72小时时间紧急攻坚,比预期提前了11个月,将无人配送车落地到了北京顺义。
除了无人车,在隔离酒店和餐厅还落地了进行室内服务的机器人,与无人车一起成为了外卖小哥的助手, 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际接触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并保障了用户的生活需求。
从2月中旬开始,这套系统已经开始落地在北京顺义的美团买菜站点并进行常态化配送运营,公开测试道路上行驶速度目前最高可达到20公里/小时。
美团方面说,疫情过后,也会继续提供无人配送服务,还会增加餐饮外卖、日用百货、药物等多品类,并不断扩大配送范围,带到更多的场景中去。
据了解,除了无人车,美团还一直在进行无人机配送相关的研发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你在美团上点的餐,有可能是无人机直接送到面前。
不仅仅在配送途中,美团还在新零售与餐饮等场景中,进行着各类智能化升级探索。
比如去年发布的面向零售到家商户,自动化完成零售到家订单的拣选和打包任务的无人微仓,以及持续通过视觉识别、大数据方式进行的智慧门店打造等等。
这一系列由AI加持的举动,用一个专业化的术语来说,这是“美团对商户服务的整体闭环”。
商户,是美团生态中最重要的参与方之一,也是美团AI赋能的另一个核心群体。
除了智能化升级方面的动作,美团还基于NLP和搜索技术,研发出了“美团商家大脑”,
在这个“大脑”里面,有超过77亿用户评价数据的分析,千亿量级的知识关联,商家能够看到用户对具体店面的情感曲线变化、用户的消费水平、环境偏好、推荐菜,以及相似商家等等信息。
开过店的朋友可能知道,这些数据对于一个店铺的运营有多么重要。
而且, “大脑”还能对用户评论进行细粒度分析,来刻画出商家服务现状、商家竞争力分析,以及商圈洞察等等,为商户提供精细化经营建议。
基于美团丰富的场景,“大脑”适用于不同类别的商家,可以提供从开店到店面运营管理等层面的决策参考。
而商家只需要一个美团SaaS收银系统专业版,就能够定期获取这些信息,不需要自己去组建技术团队,搭建服务器,收集数据,研发算法模型进行分析。
降本增效,何止一星半点?
与此同时,美团的AI也正在通过自身的应用生态,辐射到更广泛社会治理层面上。
商家智能化是一个案例,但美团单车的故事,可能会更加贴切直观。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现在已经很少有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情况了,而且当你想要骑车的时候,大概率都能在附近找到。
这背后,有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治理的作用,但也有美团AI的功劳。
2017年开始,美团单车(原摩拜单车),就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取名“魔方”,它的作用和美团的“超脑系统”有些像,不过调度的是单车。
“魔方”可以实时分析区域车辆分布和运行状况,结合时间、位置、天气、交通流量、出行特征等数百项变量,来对供需做出精准预测,为车辆投放、调度和运维提供智慧指引,从而提升运营效率。
之后的这几年,美团一直在迭代“魔方”,增加了智能动态调节供需平衡、智能停放点位预测等等功能,来推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社会治理。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美团的AI已经渗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承担的作用、发挥的效力越来越大。
场景、数据:美团培育AI技术的秘诀
与大多数从技术开始做AI的科技公司不同,美团的AI技术,直接来自于它丰富的业务场景。
众所周知,美团并不只是一家外卖公司。
外卖之外,美团还有到店餐饮、到店非餐服务、酒店旅行等超过200个生活服务场景——在国内乃至全球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中,都能够排在前列。
这些生活中的切实场景,对于AI来说,都有着实实在在发挥价值的空间。
而更关键的是,这些场景背后的海量数据,也是构成美团AI优势,直接区别于其他科技公司的核心所在。
数据、场景与算法被称为AI发展的三大基石,数据是“石油”的论断到处都是,甚至能直接决定一家AI技术的优秀与否。
目前,美团超过610万商户与4.5亿用户,线上拥有超过70亿用户评价数据,100亿的线上真实图片数据、还有每天在路上的399万外卖小哥所带来的地理定位数据、场景数据等等……都在持续为美团AI进行更深层迭代的供应养分。
所以也就有了夏华夏所说的美团AI是“场景驱动的AI”这一观点。
与先有技术再寻找场景的模式相比,场景驱动让技术有了更加明确的应用场景,更加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当然也能更加直接地产生价值。
目前,美团AI涉及的研发领域,包括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搜索、语音识别、语音生成、人脸识别、文字识别、视频理解、图像编辑、AR、环境预测、行为规划、运动控制等等,都直接跟美团的业务场景有关。
以至有行业观察者感叹,“美团就是一个被低估的AI尖子生”。
美团AI从何来,到哪去?
2012年,美团成立的第三年,中国团购市场“百团大战”一触即发。
美团的创始人王兴,提出中国团购市场的“三高三低”理论: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服务;为此,公司做到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
之后的多轮战火,都验证了这个方法论。
站在现在审视美团这家公司,还能从中发现“三高三低”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美团的“基因”。
夏华夏后来多次回忆道,2013年之所以加入美团,也受到了王兴这一理论的感召,从美团的吃喝玩乐业务中,感受到了涌动的技术价值。
事实证明,AI、大数据技术,成为了美团将“三高三低”贯彻到底的关键。
从2015年开始,美团开始在AI等技术上大规模投入。
2016年,王兴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认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流量红利见顶,现在我们看到的,以及不经意间体验到的美团AI技术,就是美团交出的“下半场”成绩单之一。
AI,正在直接给美团的生态中的每一方参与者,带来更加直接的价值。
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降本增效”。
美团拥有丰富的场景和交易链条,处理着种种复杂线上线下交易情况,只要单位效率上提升一点点,汇聚到整体中,就是任何人无法忽视的价值提升。
美团市值的提升,或许更能够体现出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认可。
2020年以来,美团股价上涨超过了100%,市值突破万亿人民币,成为中国仅次于阿里、腾讯的科技互联网公司。
但对于美团来说,这不过是AI技术的起始点。
夏华夏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直接展示了美团AI技术的演进方向和小目标:
成为像水电煤一样,成为生活中的基础设施,无处不在,甚至无需感知,但切实让每个人生活更好。
到时候,美团的AI,也许就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AI。
也是最具人间烟火气的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