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近10个月,熬过恐怖9分钟。
刚刚,“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对此点评道:
火星大气稀薄,地形复杂,要想着陆于此,风险可谓是极高。
到目前为止,人类进行的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为50%。
而大部分失败的原因,均是在着陆阶段。
“恐怖9分钟”,这也是此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所经历的过程。
据央视新闻报道,第一个“恐怖”,来源于距离。
由于地球和火星距离过于遥远,通讯时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毕竟着陆需要9分钟,但通讯时延却是它的2倍,达到了18分钟。
也就是说,地面发出一条指令,“天问一号”要在18分钟后才能收到。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二个恐怖之处,是整个着陆过程极其复杂、环环相扣。
换言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着陆的失败。
因此,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得让高速飞行的“天问一号”减速。
而这个减速过程,大致分为三步:
- 气动减速
- 降落伞减速
- 动力减速
气动减速阶段,是从“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开始。
这时候的着陆巡视器被包裹在进入舱内,飞行速度达到了4.8公里/秒,需要用火星大气的阻力来进行减速。
但也正如刚才提到的,火星大气密度稀薄,只有地球1/100,减速效果可想而知。
而通过与火星大气的摩擦,可以让进入舱的速度降到460米/秒左右。
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降落伞从进入舱的背部弹出,进入降落伞减速阶段。
虽然经过第一阶段的减速,但进入舱仍旧处于超音速状态,因此如何让降落伞打开,还要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成了另外一个恐怖的点:
当“天问一号”的速度降至每秒95米/秒的时候,降落伞的使命也随即完成。
而后,便进入了动力减速的阶段。
此时,进入舱的大底和降落伞先后被抛掉,着陆巡视器的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
随着与火星地表距离越来越近,巡视器会先进入一个“悬停”阶段,快速激光三维成像、自主寻找安全着陆地点。
最后,选择好着陆地点后,着陆巡视器经过着陆缓冲,四条着陆腿便稳稳降落在了火星。
央视对此点评道:
据了解,“祝融号”火星车预计将在火星表面工作约三个月。
而天问一号环绕器将为火星表面探测和地球的通信担当中继卫星、传送信号。
等到火星车工作计划结束后,环绕器还将进行长达两年的深度探测工作。
其实,我国早在2011年11月就往火星送出了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
只不过当时囿于深空通讯能力和火星探测经验,加之经费有限,萤火一号是搭了俄罗斯的便车,跟着福波斯·土壤号(Phobos-Ground)一起发射的。
但最终在第二次变轨时失败,两个组合共13吨的大家伙最后连个渣渣都没找到……
2016年1月11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正式批复。
同年4月22日,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火星探任务正式立项,并提出了主要目标为实现绕火探测和着陆巡视。
并且,由于火星每26个月才接近地球一次,所以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有限。最终,发射希望被放到了2020年。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而到了同年的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岛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于12时41分成功升空。
这一刻,身在中国的地球人们奔走相告,喜不自胜:
时间来到了2021年,在经历了面向全网的征名之后,4月24日,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终于,到了今天,5月15日,我们这位被天天问是否正在赶往火星的路上的靓仔,终于到达了它的目的地。
火星作为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一直以来承载了地球人对星辰大海的无限畅想。
目前,人类已经对火星实施了47次探测任务。
比如今年2月,美国的毅力号就成功着陆火星,并且在之后设置了首个火星机场——莱特兄弟机场。
所以人类探索火星的目的何在?
从国际上看,近2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火星探测确定的科学目标有4个:
- 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 了解火星气候的过程和历史;
- 了解火星作为一个地质系统的起源和演化;
- 为载人探索做准备。
实际上,对火星的探索,也是人类对地球演化历史的进一步追寻。
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还曾如此表达对人类与火星未来的畅想:
参考链接:
[1]https://tv.cctv.com/live/cctv13/
[2]https://www.cas.cn/kx/kpwz/202007/t20200724_475409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