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娱乐领域,能不能让AI代替人,是一个久经讨论的问题:
GAN都这么厉害了,以后是不是不用人类演员来拍电影了?
GPT-3都这么厉害了,以后是不是网络小说让AI来写就好了?
语音合成、多轮对话都这么厉害了,那是不是我们不需要真人偶像,让小冰小爱们这些美少女直接上台就好了?
这些可能有点难,但有一个文娱领域,AI还真的能上,而且是完全可以落地那种:
艺术展。
没错,AI不仅仅是技术,也可以是艺术。
北京798,正在上演这样一场艺术的革命。
这场名叫《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的展览,正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是数字艺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展览。和它一同举办的还有一场百度AI沉浸式互动艺术体验展。
两场展出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百度联合打造,当然,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自百度。
AI如何创造艺术?
这个展览由UCCA Lab和百度共同呈现,邀请国际数字艺术创意团队Moment Factory打造,百度AI是其中的技术支持方。
在这场展览中,策展人打造了AI艺术家“度非”这样一个虚拟的角色,参观者可以和它一起共同完成作品。
度非会先展示一面屏幕,提示参观者把手放在屏幕前,此时出现丰富的颜料泼墨效果:
手就像一只毛笔一样可以牵引着大面积的色彩迁移变换,进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效果:
如果仔细查看,会发现屏幕还是正常的大型LED屏幕,但玄机在于屏幕上方,配备了一台传感器。
沿着观展道路前行,就到了这场展览的核心模块“共生工作室”。
一进入工作室,就会发现它除了天花板之外的的5个面,全都被色彩所覆盖。
整个场地中布置了多个测距传感器,捕捉人物的位置坐标:
地板便像一个调色板一样,让色彩跟随参观者的脚步蔓延。
不过,此处并不再是显示屏,而是在头顶设置了一排投影仪,来将色彩变化的效果实时投影在场地中。
因此,走入“共生工作室”,就好像走入一块3D立体调色盘一般,四面八方的色彩颜料任你挥洒。
而另一侧的互动项目有些类似,参观者可以在垂直的墙面上勾勒出色彩效果,之后系统根据参观者描绘出的图案自动判断,配合创作更为细节的作品。
比如这只蝴蝶,参观者只是涂抹了大片的橙色,AI就自动识别色块的形状面积,在此基础上继续创作,便成为了一只蝴蝶破茧而出的画作。
这便是人类参观者和AI共同创作的过程。
这些参观者和AI共同创作的成果,会呈现在一旁的画廊之中,参观者可以在此扫码保存自己和AI共同创作出的作品。
另一边的主展《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中,有超过30位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参与,百度在这场展览的特别单元中,同样呈现了3个AI艺术作品:
△《银瑚》
如果不仔细观察,你肯定看不出这是什么。
这个效果来自海底珊瑚的照片,但经过了一定的处理——没错,“特征提取”。
深度神经网络在处理图片的时候,会在原本的图片中提取出需要的特征向量,这个过程在一层层的神经网络中不断处理变幻。
作品的创作者把每一层网络处理的特征可视化出来后,再加上风格迁移,就可以形成这样特殊的由珊瑚照片衍生而言的视觉作品。
△ 《达尔文式旋转线之镜》
这项作品可以理解成一种实时动态的风格迁移,根据拍摄到的真实场景,不断输出动态化的黑白线条,形成一面特殊的镜子。
△ 《世界的起源》
这项作品也是依靠参观者的活动来影响效果的投影互动装置,黑白画面中的一个个圈圈就像细胞一样不断分裂变换,而参观者的脚步影响着这个进程。
从AI,到艺术
艺术来源于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活在被AI改变,AI也就创造了更多艺术形式。
人类发明了相机,从此有了摄影艺术。
人类进入了工业革命,从此有了蒸汽朋克。
人类创造了计算机,从此电子游戏成为第九艺术。
人类的艺术都是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
现在,在AI的时代,更具互动性的AI艺术也展现了出来。
正如百度品牌AI市场部总经理、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徐菁所言,“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了创作主体的边界,打破了艺术的边界,也打破了人类的边界。”
项目的执行方、全球有450个项目的数字创意工作室Moment Factory创意总监Pamela Schneider说,由于疫情的原因,这家创意团队全程远程工作,并没有在展览现场布展,创作者和实施者双方联合推进。在她看来,这也是一种“共生”的理念:
“项目本身的概念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工作流程中,在我们使用技术编程时,UCCA与百度向我们提出的“共生关系”其实已经存在了。与我们的想法一样,这种彼此之前互相影响的关系已经建立了。和彼此都是人类的结果不同,正是因为有了技术、有了数字化的领域以及未知的空间,我们才拥有了一些新发现,把我们的艺术方向带到了全新的层面,这是科学技术与人类之间合作的结晶。”
正如电力、互联网等此前已经发展起来的技术,AI不仅是生产力上的推进,也不仅是生活方式上的推进,更是人类精神世界与艺术享受的变革。这场展览或许印证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