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中文预训练模型发布:全球最大、千亿参数,逼近人类神经元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404 0 0

还是熟悉的华为开发者大会 (HDC),还是熟悉的余承东

也还是一贯地擅长宣布“世界第一”:

这就是余承东刚刚发布的大模型,名曰华为云盘古大模型

要知道,千亿级的参数规模,可是已经逼近人类神经元的数量了!

余承东激动地介绍道,“这是今天最重磅的产品”!

(随即,现场掌声如雷)

这届华为开发者大会在熟悉之余,也有所不同:

• 不一样的身份:这一次,余承东新增了一个身份,华为云CEO。

• 不再“硬”的产品:这一次,没有手机、电脑和芯片,而是偏“软”的开发者产品。

余承东在现场也表示:

如其名,盘古,煞有开天辟地之势。

怎么说?

先观其貌,横揽AI领域四大热门方向

  • 自然语言处理(NLP)大模型
  • 计算机视觉(CV)大模型
  • 多模态大模型
  • 科学计算大模型

很明显,相比于现有的大模型,盘古并不是“单项”选手,而是全能型的那种。

再闻其详,纵达业界能力之最

  • 华为云盘古NLP大模型:是业界首个千亿参数中文语言预训练模型,预训练阶段学习了40TB中文文本数据,是最接近人类中文理解能力的AI大模型。
  • 华为云盘古CV大模型:是目前业界最大的视觉预训练模型,包含超过30亿参数。

具体而言,盘古NLP大模型在权威的中文语言理解评测基准CLUE榜单中,总成绩及分类、阅读理解单项均排名第一,刷新三项榜单世界历史纪录,总成绩得分83.046。

而盘古CV大模型,则在ImageNet 1%、10%数据集上的小样本分类精度上,达到了业界最高水平。

但最重要的,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真·奥义,还真不是拿下各种“第一”秀肌肉。

一言蔽之,实则直击痛点,毕竟天下苦AI开发久矣。

即便到了现在,AI开发的过程,较为贴切的比喻应该是“作坊模式”,换言之,就是需要手动的工作太多、太频繁。

具体而言,常常困扰AI开发者的问题包括,从零开始、独立调优、艰难迭代、推倒重来……

若是再聚焦到“千亿参数”的规模,要训练这样的模型,还需要开发者手工编写大量的并行、切分和通讯代码。

(啊~多么痛的领悟)

讲真,明明从事AI的开发,但这样真的很不AI

此局又该如何破解?

工厂模式,了解一下。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开发模式,是“预训练+下游微调”,这也是与目前全球主流大模型(如Bert)所匹配的一种模式。

简单来说,这种模式的一大优点,就是拥有极强的泛化能力

也就是说这个模型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不仅如此,数据量少小样本,也是困扰AI开发者的一大难题。

而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却可以做到在少量样本的情况达到高精度,在这方面超越了GPT系列。

……

“功夫”已经展露,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

左手CANN算子,右手MindSpore框架,主要依托的便是这两大“基本功”。

CANN是华为推出的异构计算架构,2018年推出1.0版本至今,已经迭代到了3.0版本。

目前不仅使用于推理、训练场景,还能够实现“端边云协同”。这就意味着不必在不同的终端,再去开发不同的算子,大大提高了效率。

例如基于CANN,就能让ResNet-50模型的训练时间降低到28s。

MindSpore则是华为于2019年推出的全场景AI计算框架,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具有全自动混合并行方案

而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基于二者之外,还融合了三种并行技术:模型并行数据并行流水线并行

如此一来,开发者就只需要编写单机算法代码、添加少量并行标签,就可以实现模型训练的自动切分。

举个实战例子,用盘古训练超大模型静态图,性能直接提升了40%之多!

以为余承东站台的活动,仅仅就“重磅推出”了个盘古?

No,No,No,事情定然没有这么简单。

同级别!同分量!还有五大产品和服务

  • 华为云CCE Turbo容器集群:从计算、网络和调度三方面,让容器更加强大。这也是业界唯一支持100%容器虚拟化的集群。
  • 华为云GaussDB(for openGauss)数据库:让核心数据库上云,与传统分布式数据库相比,在性能、弹性、可用性方面更强,是金融领域安全级别的那种。
  • 可信智能计算服务(TICS):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解决数据难开放、共享流通的问题,而且无须转换就能适配业界主流的大数据应用场景。
  • 华为云CloudIDE智能编程助手:可以实现“让程序自己写程序”,还能随时随地、使用任何终端在线编程。
  • 多样性计算基础软件:云的创新离不开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根技术的支撑。如果说处理器是计算产业的“芯”,基础软件就是计算产业的“魂”。华为将围绕鲲鹏、昇腾构建多样性计算产业,尤其是在计算基础软件上持续投入,构建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AI计算框架等全套计算基础软件栈,使能多样性算力,支撑华为云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而从华为云此次发布的新品中不难看出,所围绕的一个核心人群,就是开发者。

这也是华为云明确做智能世界“黑土地”定位以来,为开发者增添的又一笔宝贵的资源。

正如华为云所述:

这是华为给开发者所带去的,反之,站在开发者角度,一个问题便由此浮现。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的是在华为云的“黑土地”中,有什么

华为云最早在2015年提出了“沃土计划”,并在2019年发布了“沃土计划2.0”,目标非常明确且简洁:

2020年,华为在沃土计划2.0计划上,总投入已经达到了2亿美元 (约13亿人民币)的规模。

长久以来所坚持,也让华为云的这片“黑土地”养分更足。

就在4天前(4月21日),在国际知名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中,便对当前的云市场做了最新解读:

而针对华为云这一块,Gartner也给出了肯定的评价:

再具体一些的数据显示,华为云所保持的增速高达168%,而且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位居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第二。

在现场,余承东介绍完如此成绩,激动地感谢道:

这些是华为云在市场的表现,那么回到开发者,目前又吸引了多少人呢?

超过240万

其中,华为云开发者累计已达180万;鲲鹏和昇腾开发者累计超过60万。

而能够吸引如此庞大开发人群,原因还是在于华为云黑土地给他们提供的价值:

而华为开发者大会也正是“黑土地”的具体展现形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这届的华为开发者大会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第一次与全国各大高校联办。

不仅一改以往办会地址,将主会场放到了深圳大学城之中与此同时,还设置了超过20所中国985/211高校分会场。

这也不难从侧面反映出华为云对开发者(尤其高校)的重视。

而且从此次大会的议程设置方面,也能体现这一点:

完完全全就是围绕“开发者”而展开。

毕竟,华为云认为“每一个开发者都了不起”:

,着实够软

这或许是此次HDC最直观的感受之一。

华为云要做的是一块“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而众所周知,对于一块土地来说,越肥沃就会越软。

这也与华为云所要聚焦的点不谋而合:

然而细数过往经历,这不是华为第一次体现出“软”的一面。

早在去年的华为HAI大会上,作为与华为云能力密不可分的昇腾,便脱去了硬件实力的光环。

软件平台全面铺开,站上了C位

当时,华为表示:

而更早的,在2018年10月的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在发布AI战略时便推出了异构计算架构CANN 1.0和一站式AI集成开发套件MindStudio,为现今的软件生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今天华为云发布的六大产品,可谓是给这片黑土地注入了更加肥沃的“软实力”。

除了“软”的感官之外,这届华为开发者大会让人印象深刻的第二点,便是华为对云的重视。

一方面体现在了“云优先”的战略,以及在会中强调的华为云市场表现。

另一方面,华为云的组织架构有重大调整。

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但如此布局背后的原因,细分析下来可以大致分为三点。

首先,从趋势角度来看,云是ICT产业的未来

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企业传统数据中心将关闭90%;而与此相对的另一个预测则表示,届时全球企业云技术使用率将达100%。

如此可见,全面云化已经是一种未来趋势。

其次,数字化和智能化,需要云原生的能力

据预测,到2023年,云原生应用占比将达80%。以华为为例,基于云原生的能力,研发系统部署和资源使用率提升10倍以上。生产系统部署从过去2小时缩短到10分钟,一次变更成功率提升10%。

最后,AI已经成为生产力,企业AI的开发也需要“工场模式”

依旧是以华为为例,将AI引入到工程交付的各个环节后,一年节约成本超过60亿元!

……

这也就非常好的解释了,华为在云、软件生态和开发者上大力付诸行动的缘由。

最后的最后,基于此的下一步,又该怎么走?

对此,华为在此次开发者大会中也有所透露:

整体来看,从过去,到现在,再未来,华为云所重视的,也正应了这届开发者大会主题:

更如余承东最后的总结: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