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黑洞,我们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光都无法逃逸的特性。
所以黑洞真的只是个洞?
答案可没这么简单。
此前科学家们就发现,黑洞在用强大引力吞噬万物的同时,还会发射出一股能量非常高的等离子喷流,也就是黑洞喷流。
以M87星系黑洞为例,这些喷流能够从黑洞中心向外延伸至少5000光年,速度接近光速。
这可就令人头大了。
科学家们好不容易弄清楚为什么黑洞连光都能捕获,结果它自己还喷东西出来?
不过这个宇宙难题,在最近传来了好消息。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公布了一张偏振光下的黑洞图像,为研究黑洞喷流提供了有力证据。
这一次的照片为研究黑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科学家们合成了M87星系黑洞在偏振光下的图像。
与2019年公布的第一张黑洞照片不同的是,偏振光下的黑洞有了一圈炫酷的螺旋光纹。
科学家们介绍,这些螺旋光纹是由黑洞周围的强磁场造成的。
而这一结果为已经流行了44年的黑洞喷流原理——布兰德福–日纳杰过程(Blandford–Znajek process)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不过,为什么看到了一圈黑洞周围的光纹,就能验证黑洞喷流原理了呢?
想要知道其中的关系,我们要先来弄清楚黑洞喷流到底是什么。
早在1918年,科学家希伯·柯蒂斯(Heber Curtis)就观测到了M87星系黑洞的喷流,他将其描述为“一道非常奇怪的直射光”从一片模糊的光斑中心射出。
但在当时,科学家并不知道这道光是来自黑洞的。
大家都在困惑:为什么发射这道直射光的光斑来自于一个星系的两侧?
罗杰·布兰福德(Roger Blandford)和罗马·日纳杰(Roman Znajek)猜测这或许和黑洞有关。
后来物理学家也证明,黑洞是一个星系的“锚”,这些斑块是星系中心的一个大黑洞向相反方向射出的喷流产生的。
在数学家罗伊·克尔(Roy Kerr)计算出黑洞自旋方程、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证明黑洞自旋可减速并将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其他东西的基础上,1977年他们正式提出了布兰德福–日纳杰过程。
首先,他们明确黑洞可以吸引大量的星际气体在其周围,这些气体会在随着黑洞旋转时,形成一个“吸积盘”。
与此同时,气体也被加热到了非常高的温度。
这会导致气体中的电子丧失,变成一个携带磁场的等离子体。
布兰福德和日纳杰认为,黑洞的自旋会把吸积盘产生的磁场扭曲成一种螺旋形态。
当磁场发生运动时,就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电压。这个电压会把能量从黑洞中沿着螺旋线向上、向外吸引,从而形成了喷流。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在计算机上模拟这个过程。
起初,研究人员只是将吸积盘稍微磁化,得到了SANE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等离子体绕着黑洞旋转时就像水流向排水口一样,是非常无力的,而且方向随机。
这会导致粒子发生相互碰撞后,失去能量和角动能落入黑洞。
随着落入黑洞的粒子越来越多,黑洞周围就形成了一个磁场,并且黑洞自旋会把这个磁场扭曲成一种螺旋形态,然后产生喷流。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哈佛大学的拉梅什·纳拉扬(Ramesh Narayan)等研究人员开始试着提高模型中黑洞周围的磁场强度。
他们发现,当磁场足够强时,等离子体就会变得非常有序,并且能够控制吸积盘、而不是被它控制。
磁场线能够在黑洞周围形成一个力场,作为喷流的套筒,这也可以防止等离子体落入黑洞中。
这就是MAD模型。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SANE模型更合理。
但现在的观测结果表明,黑洞附近的磁场非常强、而且磁场线非常有序,这显然与MAD模型更加贴近。
为了进一步探索M87星系黑洞周围的强磁场,科学家们必须要先破解螺旋磁场线的“密码”。
目前他们正试图逆向推导出磁场的形态。
与此同时,也有研究人员在模拟黑洞周围更大的区域,以研究恒星是如何产生中心磁场的。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一些疑问:
比如,喷流是如何发光的?
它每秒钟就能产生大约3万亿兆焦耳的能量,如此小的粒子是怎么做到的?
这也让布兰福德不禁感叹:“大自然能够构造出这些东西,实在是令人惊讶。”
参考链接:
[1]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physicists-identify-the-engine-powering-black-hole-energy-beams-20210520/
[2]https://eventhorizontelescope.org/blog/astronomers-image-magnetic-fields-edge-m87s-black-ho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