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上瘾的MIT课程发布:代号9.11,零基础探秘人类大脑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277 0 0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只有了解大脑,才能开发出更强的AI。

这是DeepMind创始人哈萨比斯的信念,他一直希望能借助神经科学突破AI的局限性,并最终达成他所期望的通用人工智能。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AlphaGo之外,DeepMind最近的一系列研究,很多都与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来模仿大脑功能有关。

但知难行易。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两个领域都非常庞大,有着各自不同的传统,甚至有很多有很多自己的行话术语。

现在,有一个好消息。

MIT认知神经科学教授Nancy Kanwisher,放出了一大波本学期(2018年春季)MIT本科生课程人类大脑(The Human Brain)的视频,课程代号MIT 9.11。

课程传送门:https://nancysbraintalks.mit.edu/course/9-11-the-human-brain

有人评价说,学这门课,就像看《绝命毒师》一样,停不下来。

打开人类大脑

顾名思义,这门课的核心是人类的大脑。据MIT介绍,9.11课程对人类心智的核心感知和认知能力做了综述,并带领学生思考这些能力是如何在大脑中部署的。

概括起来,课程主要研究了这样两个问题:

  • 人类大脑的功能性组织是什么样的?它能细分成哪些带有专门功能的独立组件?每个组件负责干什么?
  • 运用来自理论计算、行为研究、fMRI、ERP、MEG等等方法得来的证据,来研究感知/认知的各个方面。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但是南希教授讲得并不抽象,而是从两个你熟悉的话题入手:脸盲和路痴。

除了对整个课程的介绍之外,已经放出来的视频先是从脸盲(大误)对人脸的感知入手,讲解了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各种研究方法,然后讲到了从视网膜到大脑皮层的视觉感知过程,以及大脑的腹侧视觉通路。

接下来,就进入了路痴时间,从大脑导航功能的基础讲起,到海马旁区、栅格细胞和边缘细胞的研究等等。

零基础可用

对于这些课程视频,和南希教授主页上的其他视频,她的自我评价都是“无需这个领域的任何专业背景,就可以理解”。

这门课程本身也不算难。MIT课程代号中的9,代表的是脑与认知科学系列,9.11在这系列中已经算是非常基础的一门了,排在它前边的更基础课程,有心理科学概论、认知科学(也是个概论)以及跨界到生物学的分子&细胞神经科学、细胞神经生物学。

忽略生物学那两门,跨越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概论,直接学习人类大脑,也没什么问题。

更贴心的是,这些视频显然在课堂现场基础上做了不少剪辑和优化。

视频的长度长则20多分钟,短则五六分钟,不会苛求你像在学校一样连听1小时;画面同时兼顾了老师、PPT和本节课程主题,甚至还提取了课上提到的相关文献,如果你的屏幕够大,看得会比使用13吋笔记本的量子位更愉快。

南希教授讲得相当深入浅出,量子位听了三节,除了部分专业词汇需要准备好词典之外,没有遇到什么障碍。

网友热赞

在极客和创业者云集的HackerNews上,网友们给出了热情洋溢的赞美。

比如说本文开头提到的“堪比《绝命毒师》”,给出如此高评价的那位网友还详细地描述了课程的优点:

南希,你的风格里有一点我特别喜欢,就是你在课程中会时不时停下来教学生们这些结论中所隐含的科学方法、批判性思维、谦虚、开放等,也是整个科学事业中所需要的。

还有网友说:

已经看了4个小时了,还在看!

还有(和你们一样)从机器学习领域跨界而来的网友评价说:

你用能找到的最简单的术语,描述了一个有潜力成为恐怖级难学话题的领域。这就像吴恩达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一样。

量子位见到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评价是“hooked”——上瘾。

不过,成瘾性究竟如何,等你们发掘。

认知是否与生俱来?

这一系列课程的导师Nancy Kanwisher,1958年在美国出生,在MIT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此前她曾任教于哈佛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Kanwisher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

她是神经科学领域一位极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学者。为了清晰地讲授课程,Kanwisher还曾剃掉自己的头发,在头皮上标出大脑各个功能区域。

今年四月,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还把Heineken认知科学奖颁给Nancy Kanwisher,用以表彰她对人类大脑的细致研究。

Nancy Kanwisher是第一个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研究大脑功能组织的研究者之一,从精准定位了大脑的功能区域。

在一次TED演讲中,她分享了一些研究进展,题目是《人类心理的神经元描绘》。我们也搬运一下这次演讲,有中文字幕,全程无压力。

在这次演讲中,Kanwisher展示了她的研究,如何发现人脑中一块特殊的区域,与人脸识别功能有关。

她还展示了一个实验,用电流刺激人脑的这个区域,会影响人类的人脸识别能力,产生认知的偏差。

以及她还详细展示了大脑各个位置的不同功能。

人类大脑一直是个战场。

相关的争论已经延续百年:我们的那些认知能力,到底是从遗传中天然获得,还是从成长环境中后天习得?

有研究表明,人类认脸的能力没什么特殊之处,可能只是早期经验的反映,而不是特定的遗传结果。

当然,各种研究还会一直发展以及争论下去。在吴恩达访谈LeCun的对话中,他们也提到了此前乔姆斯基和皮亚杰的辩论。

这本质上也是一场关于自然(先天)还是使然(后天)的辩论。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基于一套天赋的习得机制(语言器官),而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后天练习的结果。

One More Thing

再一次,给出这门课程的传送门。

https://nancysbraintalks.mit.edu/course/9-11-the-human-brain

开头我们提到,DeepMind一直在搞AI与神经科学结合的研究。如果你还没意识到,我们把部分研究列在这里,供参考。

DeepMind要用认知心理学方法研究AI,打开深度学习黑箱

DeepMind新突破!AI模拟大脑导航,像动物一样“抄近路”|Nature

DeepMind发Nature子刊:通过元强化学习重新理解多巴胺

大脑海马体藏有学习本质的秘密,这是DeepMind新发现|附论文

就酱~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